
11月3日,陕西省西安市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召开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作推进会。全总蹲点组成员、基层企业工会主席、劳模工匠、先进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

据介绍,本次会议聚焦创建集智创新平台与创新联合体平台,着力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方向发展,旨在为职工创新活动赋能提质,激励和带动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会上,航发专用工装领域极精细钢针研磨专家、全国劳模夏复山,中车焊枪培训“教头”、全国劳模李永军,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精刻师、省劳模何亚军,世界超大型风能发电机生产效率提升项目带头人、市劳模任虎平,以及中车数智化制造尖兵、三秦工匠王勇军等六家创新工作室联盟的领衔人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岗位,围绕思想引领、联盟建设、集智创新、协同攻关、数智融合、工匠培育、示范带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据统计,近5年来,这6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已联合47家工作室(其中跨行业跨企业18家),累计培育工匠人才510余名、全国劳模1名、三秦工匠5名,产生专利145项、创新成果408项,创造经济效益达1.04亿元。
近年来,西安市机械冶金建材工会高度重视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的聚合效应,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技能水平提升与创新协同合作,有效整合行业创新资源,聚力破解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李新春、李永军、何晓卫等领衔的工作室联盟,从企业级项目攻关联盟起步,逐步拓展至省市级层面,联合法士特、陕汽等企业的工作室,汇聚了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优质资源,共同组建了“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创新工作室联盟”。
西安市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揭榜挂帅”“科研攻关”等机制,市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积极组织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联合技术攻坚,同时搭建跨企业、跨工种的协同人才培养平台,提升工匠人才培育能级,大力推广先进操作法及数智化解决方案,助力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还引入外部技术专家智力支持。(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祝盼 毛浓曦)
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